高崇林
虽如尘土般卑微,也有为繁荣信鸽文化而呐喊的追梦理想!
详情>>

信鸽归巢易受那些因素影响 500公里归巢的难度与价值

      影响信鸽归巢的因素大致可分为:内在基因遗传的变异、外部竞翔环境的变化无常。

一、导致基因变异的因素

  1、是通过有性过程进行杂交所引起的基因重组。

       2、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又分为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诱变,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温度剧变、化学污染、及生物体内或细胞内部、某些新陈代谢异常所致;而人为诱变因素则包括物理和化学两方面:(1)物理因素如: 温度、电离辐射线、激光、超声波等;(2)化学因素如: 芥子油、秋水仙碱、甲醛及一些烷化剂等。而人工诱发基因突变的频率,要比自然突变高上万倍。

       人工诱发基因突变的结果,对于信鸽而言,会导致亲代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快归巢的生物基因性状,在遗传复制给子代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给判断其子代是否已经具备了亲代原有的生物特性增加了难度。这也是导致信鸽在训赛中,随着距离的不断增加、司放归巢率不高的因素之一。

 二、外部因素的影响

       信鸽能否归巢,稳与快,除了内在受基因突变的影响外,还受着诸多外在因素的掣肘影响,如返程途中气候的突变、遭遇天敌、次声波干挠的程度等,特别是次声波,虽然振动的频率很低,但声波的波长很长,不易衰减,很难被水和空气吸收,传播距离很远,并能绕开某些大型的障碍物发生衍射,能听到的动物很多,信鸽也不例外。据科研证实,次声波会对动物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行干挠、甚至危害健康。一定强度的次声波、还会使动物丧失平衡感等。在自然界能产生次声波的物质有很多,比如导弹飞行、火炮发射、地震、磁暴、海啸、极光、电闪雷鸣、火山爆发等都能产生次声波。上述的各种内外在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干挠、和影响着参赛鸽的归巢能力及速度的快与慢。因受内外在各种因素的影响,比赛中信鸽出现丢失、或大量的丢失,是难以预知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自然现象。

       若将农作物种子的基因对丰产的影响,用来与信鸽的基因对归巢的影响进行对比,虽然一种是植物、一种是动物,但两者都同属于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生物大类。二者所追求的结果,仅是形式的不同,但受内、外在因素影响的原理则大致相似。农作物良种的基因对丰产的影响,一般而言作用仅占三分,故业内素有”三分的种子、七分的管理”的实践认知,其中七分的管理,具体指的是将基因遗传排除在外的其它一系列因素即:栽培、管理、环境、气候、土壤、施肥、病虫防治等都成为影响是否丰产的重要因素。

       与上述农作物良种基因对丰产影响的原理相似,信鸽的归巢和稳与快,除了三分与基因遗传有关外,其它影响归巢的因素,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配对时,雌雄鸽双方的健康状况、求偶时各自的亢奋度、彼此之间的亲合力、孵蛋的环境是否安静、营养及多种微量原素的满足、幼鸽是否发育健全、是否带有不易察觉的疾病、蛋和幼鸽是否受到过沙门氏茵的感染,若受过感染,表面看似正常,却会在长距离的飞行中,造成体力不支,再加上归巢途中的种种意外干挠等等,均是影响信鸽比赛能否稳定归巢的重要原因。

 三、500公里归巢的难度与做种的价值

       基因遗传的稳定性,虽然会受到上述不少因素的诱发,导致基因性状在遗传时产生突变,但在一定条件下基因的保守性,具有一直保留的不可替代性,并保持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因此,500公里归巢的赛绩鸽,在不受内、外在因素干挠的情况下,凭自身蕴藏的基因遗传物质,在育鸽选送450公里左右距离参赛,具有一定难度系数和含金量的公棚赛事中,具备将亲代原有的生物特性遗传给子代,从而使子代具有与亲代一样的性状相似性。所以坚持选用500公里归巢的赛绩鸽做种,育鸽参赛,或迟或早、或快或慢、都会有子代个体,显示出亲代所具有的稳和快归巢的特性。

       如果用360公里以下赛程的信鸽做种,并育鸽参加450公里左右的公棚比赛,会因比赛距离的增加,而显得能力不足,导致稳定性缺失,若用700公里以上赛程的信鸽做种虽稳,但又缺少必要的速度,若取用500公里归巢的赛绩鸽做种,育鸽参加450公里左右的公棚比赛,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兼顾和缓解,快而欠稳、稳而不快的矛盾。因此500公里归巢的赛绩鸽具备适宜做种的价值。

       比利时经典的波治国家赛,据报道:司放距离一般在380公里一490公里,与国内目前公棚的赛制大致相同。而在450公里以上赛距,当天能归巢的信鸽,因具有承前启后的价值,其被认可度相对广泛。

       享有”巴塞罗那先生”之誉的比利时某赛鸽名家坚信:“优良种鸽早晚会育出优秀的后代”。他认为必须要有两次以上500公里归巢的赛绩鸽,才能留来做种,育鸽参赛。他始终保持着所需鸽系的纯度,并曾在1966年和1984年两次荣获国际大赛冠军。在贵州公棚曾荣获冠军的外省某赛鸽名家认为:“自己起用的种鸽、都是具有500公里归巢赛绩的实战型鸽子“、其棚内荣获前10位的赛绩鸽不少。他还认为贵州地形特殊,需要送的参赛幼鸽,当挑选体型中、偏小的相对较为适合。也有鸽友们将其总结为:”小腰一柳、上天准有”。

       纵观海内外的信鸽比赛,比利时位于西欧平原、国土面积的2/3为丘陵、平原和低地,其国家赛的难度更多的体现在: 参加比赛的频率高,几乎是每周未一次,且鸽群大、动则上万羽、甚至数万羽,竞争异常激烈,比赛能获得高位奖的信鸽荣誉度较高;在国内黄土高原的地形(千沟万壑)、内蒙古高原的地形(坦荡辽阔)云贵高原的地形(崎岖不平)海拔高度均大致相等,仅次于世界上最高的青藏高原,处于我国地形的第二阶梯;若将比利时的国家赛、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赛事,拿来与云贵高原上的赛事相比较,云南的地貌以丘陵、坝子居多(云南的坝子素有高原上的平原之称,风大、若遇顺风,容易产生高分速);而在贵州一侧,则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全境山峦起伏、崎岖不平、山高谷深、落差巨大。站在高山之巅向远方望去,信鸽归巢的家,大都被遮掩在重重叠叠的群山之中,方位难辨。多变的气候,素有”十里不同天、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下雨如过冬”之称。天气时而晴空朗朗、时而电闪雷鸣,或大雨滂沱、或阴雨绵绵,阴雲密布、烟雾缭绕、连日不开,空气湿度大,司放地从东南方低海拔的两广丘陵、放飞至西南部云贵高原之上的贵州一侧,随着海拨的不断增高,高空氧气更加稀薄、漫长的趴飞过程,体能耗费巨大、加之在贵州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十分良好,千沟万壑,植被繁茂,山崖陡峭,必经的归途上猛禽成群,守猎时的突然闪击,极易将正常飞行的鸽群驱散,使之惊恐万状,须长时间的躲避等诸多不利因素的严重影响。所以,在500公里同等距离的信鸽竞翔赛事中,贵州比赛的难度,在世界上应该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贵州参与信鸽比赛获奖,让人具有一种挑战高难度、挑战极限的自豪感!

       基因储存着种族、生物性状等信息,在没有干绕的情况下,基因的遗传和复制能够把信息传递给下一代。在贵州这一十分特殊的司放环境下,放足500公里空距,并能实现稳、快归巢的所有赛绩鸽,其基因遗传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具有复制和一直保留的不可替代性。因此,具备了做种、育鸽参赛的充分理由和值得倍加珍视的价值,弥足珍贵!

       

           (注:信息重在传播赛鸽活动和文化,若有误,敬请联系更正或删除。


专栏作家发表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赛鸽载誉归,功在种、养、训

信鸽小工具

App下载

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