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我还没成为一个科学家而以研究赛鸽作为一项研究科目之前,我在幼年的学生时代就已经有过作出并使翔鸽子的经验。多年养鸽生活中,我和大家一样,也已经听过很多先进鸽友的高见,例如关于鸽子是如何会归巢,如何才是最佳的训练方法等等成千成百的意见、知识、以及教训。相信大多数的鸽友们也都同样地听到很多很多有关类似的话题。假如鸽友们时常和我一样阅读赛鸽杂志的话,定会看到更多有关于训练、管理选手鸽群等等的文章,这些文章内容通常有丰富的,但也有内容贫乏的。这是因为执笔者的经验是否丰富或浅陋而定吧!以及写作是否熟练或拙于描写,因此才有如此优劣之分。
我想也许我可以写出几则用于比赛鸽子的科学实验论文。其中几个已经是得到很好的结果,有的比较没有效果。几个例子使人想到也许还需要加以改善或可收到功效。有的鸽友给我报告实验之成功,但是经过缜密研究之后,我认为是刚好得到好的机会才成功,其它的却失败了,这说明有些方法是经不住重复使用的考验的。有的成功例证,明显地是靠幸运所取得的。
现在,我们慢慢来叙述几则较有效果的训练方法供各位参考。
我认识的几位竞翔家坚持把中途放鸽训练各站设在“空中直线”之上。我们俱乐部里的一位老绅士,一个真正强的竞翔者,就使用这一方法。那就是说在地图上划一条自鸽棚至比赛地点之直线,而于这直线上设定几个地点作为训练放鸽地点。这位老将之鸽子一直训练到目的地,绝不离开这一空中直线上哪 怕是两条街之误差而忠实的施行放鸽训练。我曾经觉得这个办法是可笑的,且是一种顽固而荒谬的方法,但有过多次科学的实验之后,所得到的结果令我不得不改变了我的观点。大部分竞翔家不按空中直线施行放鸽训练。当然要鸽子飞回来,并不需要沿直线训练,但现在我由于许多实例已经得到证明,我也巳相信,按空中直线训练是一个正确的训练方法。
但是这只在好天气之比赛时方能起作用,在艰难的赛程时,鸽群放出不久就会被恶劣天候冲击而分离四散,即使经过直线训练之选手鸽也不能照原路飞翔归巢。因为各飞各的路线,也许一羽鸽子可以领先很多而获胜,说不定会发生超越第二位数小时而得到冠军或伯马之奇迹。这样的场面,与是否空中直线训鸽,并无任何关联了,事实上那是运气比其它之条件占得更多。说到运气,鸽子在比赛途中什么事都会发生,鸽子飞在最短的直线上也许遇上了骤雨而中途被迫降落在地面,而飞另外各航线的虽然需要飞很远的路程,但一直持续飞翔就有可能最先回到家园,这样的获胜者是有运气的,但能够经常获胜的竞翔家,必须具有以下三个条件:
一、有优秀血统的鸽子
二、有健康坚强的鸽子
三、须经常勤练的鸽子
而因为运气在得胜因素里究竟还是占的比率并不多。
假如一位鸽友的鸽棚离大部分会员所居住之市区相当远,那么除非把自己鸽群训练成能较早自大鸽群中分离,自顾自的向自己鸽棚方向奔回者,必有得胜的希望,假如这样鸽棚的选手鸽随着大群鸽子飞进大部分鸽友所住的市区,等到发现不是自己的家再折返时,必定无法取胜了:除非鸽子已经领先了相当远的一段距离,只有这样,才有得胜的可能。这样领先飞翔称为Oveffly。发生了Oveffly时,分速就因相差很多而获胜。在本文论述之主要项目就是如何能训练出领先飞翔的鸽子。在进行研究之中,有许多现象显示出,有的鸽子自然就是领导飞翔者。较无经验的鸽子,通常是跟着同鸽棚之鸽子而飞的。在康奈尔大学的赛鸽研究项目之中指出:假如把一羽经验丰富的鸽子混入数羽无经验的鸽子而施行放鸽时,很明显它会比无经验的鸽子较快地回到鸽棚。
在主要比赛地点反复多次比赛时,常常鸽群飞回的路线有一条主要路线,鸽群每次都沿着这一条主要路线飞回,一直到鸽舍所集中的都市乡镇。所以在此路线上与多数会员近邻的鸽棚是有利的。如果不在路线上而远离中心区域之鸽棚,要参加同一比赛而想获胜的话,那么只有训练成为领头飞翔鸽而不和其它鸽棚之鸽群一起飞翔,自己飞自己的直接航线,方能获胜。我相信许多赛鸽老手会赞同这一观点。在还没讨论到我提议的使翔方法之前,我要温习一下,我们人类所思考的“鸽子如何能够飞回鸽棚”这一老问题上。科学证明是鸽子渐渐熟识鸽棚周围约40公里至60公里半径之地形,如高楼大厦、山岳河川、大棵树木以及工厂之烟囱等等地形地物之印象,所以虽然飞出棚外很远仍不会迷失而还能够回到自己的鸽棚。
经科学家研究指出,训练途中50公里至80公里之间,鸽子迷失率最多。反之,鸽子在150公里~300公里的地点时却能胜任并愉快地飞回来。这证明了鸽子在近距离时找出归途的方向比较困难。至于远距离时鸽子如何能归来的秘密仍然还是一个谜,虽然许多人主张其学说,但没有人能够确切地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知道有两个很好的学说;一是主张鸽子是由太阳之运行做它的航行基准(有人说是靠星辰之运行,因鸽子犀利的眼睛可以看到白天里的星星,这也说明了夜间通信之可能。)
另一说法是强调鸽子对地球两极磁场相引之磁力有独特之敏感本能,而靠此测定归途之航线。许多实验是为了证实所信之学说,或是为推翻这一说法而实行,两方面都有过许多成果。所以我个人的意见,即鸽子一定把握其中一种甚至两种本能都加以利用才找到归巢的路线的。这需要著述一本大书也许还讨论不完,但本文之主题不在此,我要说的重点是“我们的比赛鸽子在长距离时擅长于测定航线,反而在近距离不能运用这种本能,只以眼睛记忆地形地物作为依据而飞回鸽棚的。”也就是说,近于五、六十公里以内的地点,鸽子们较难于运用它们本能而测定方向。我们的法则,就是基于这个已确实被证明的现象,想把它用于训练鸽子。
既然鸽子在40至60公里以内都靠着自己的眼睛认识地形地物而找出归途,那么我们就给鸽子们在短距离之不同方向的各个地点,作很多次的放鸽训练。使它们对家园周围全部的地形地物都认识得非常熟识。
我认识数位竞翔家是住在森林之中,或是在某市区树木很茂盛的地方,鸽子一升空就看不见树海里的鸽棚,他们便自行建立目标竿或较显眼的东西使鸽子容易自远方即认出来,这样对减少幼鸽之失踪率是非常有效的。有一位是竖起很高的旗子,比树顶高出许多。另两位是以多余的气象标示气球、充满氢气飘扬在鸽棚上面之天空。另一个则是竖立一根水泥柱,上面放一个很大的球。这样幼鸽就不容易失踪了。
数年来,我的幼鸽放鸽训练失踪率非常低。每次到放鸽地放出五、六羽幼鸽时,我就把成年的母鸽混一羽放出,它就会引导这一分队回鸽棚,使幼鸽相当具有经验之后,我才把母鸽停飞不予参加了。此后,带鸽子出去时我把雌雄鸽分别装笼、放出时每次五羽或八羽,以同一性别的一起放出,我想这是很理想的方法。每次以小集团放出,逐渐地更多的鸽子不靠帮助而以自己的能力去飞。这样才是进步。发展到单羽放鸽更是很好的办法。但是鸽数很多的人就难于实施单羽训练了。事实上单羽训练放鸽,只能证明这羽鸽子确实可以依自己的能力飞回,并不能提高其飞行速度。多次放鸽证明,小集团放鸽最能发挥快速度。我推测这是单羽飞返没有数羽一起飞具有竞争心理。赛鸽自应具有竞争比赛飞快的本性,不然何能谓之为赛鸽呢?
当接近比赛季节的时候,我相信所有放鸽训练必须沿着空中直线上之地点向目的地一直延伸(空中直线就是比赛目的地和鸽棚位置之空中直线)训练下去,为何呢?我们已在经过很多次放鸽实验,发现鸽子自己会设立一定之航线飞回。最近的研究里,我使鸽子携带超小型追踪用晶体管而飞行,这种追踪实验,证实了鸽子在平稳的状态与在同样的气候下,都是沿前次之航线,忠实地循路回家。许多实验放鸽中,我们做了多次不同的变化,而对鸽子之习性,如很多老鸽友所“推测”的鸽子习性证实是存在的。那就是鸽子被放出笼,在寻找归途之初是在高空旋回,画圆型式的飞行,次以ZUG(祖格)、ZAG(扎格)型如画S字型或Z字型,随后也许在放鸽地已经看不到之远处,它们认定正确的归途方向后,就以直线飞行回到自己的鸽棚。
我们以晶体管追踪研究得知,假如鸽子每次带去北方放,鸽子放出后向南方飞而归巢,经过多次放鸽之后,突然把这批鸽子带到东方去放飞,它们不能一下子就向西方飞回。它们总是按习惯飞行的方向,向南飞,或向西南飞,不能立刻朝西正确的飞回。何以如此?我们知道鸽子是依习性向以前惯飞的方向飞行,再需一段时间,让它们调整正确的方向之后,才能向西方归巢。但是假如你把鸽子一直在空中施行直线训练使之熟练之后,鸽子在直线上之任何远近地点,包括第一次放鸽地之比赛目的地,它们甚少做旋回或以Z、S字型测定方向飞翔。它们被放出来后就马上直接朝正确的方向而飞回。
相反地,假如你每次把鸽子带到远离空中直线各地点去训练,每次鸽子们都要做寻找调整飞翔方向之后,方能飞直的“航线”回家。每次如此,就会使它们飞翔更长远的距离了。我所属的鸽会前二关之比赛地是正南方向,但第三关即稍偏东南方向。于是我就在第二关之后做一次东南方向之中距离训练,以适应其方向改变。
假如你欲想能经常获胜的话,你得尝试设定你的鸽子和大群鸽之分离地点,也就是自你的鸽棚向目标方向20公里至40公里地点,你的鸽子和大群一齐飞到此地之后,因认识平时已很熟识之地形地物而会独自从大群中脱离,“奔向”各自之鸽棚,做旅途最后一段的全力加速飞翔。这样你的鸽子便会为你争得胜利了。因此,我们要设定我们鸽子与大群赛鸽脱开的“分裂点”。当然是在离鸽棚20至40公里之间的适当地点。我们给我们的选手鸽群做很多很多次的”分裂地点”放鸽训练,使它们一旦飞抵这一地带,便会像精密的仪器一样,自动地径直奔回家园。
我想这些训练技巧,是有一点科学依据的。假如你试试这些方法,我相信它对你应该是有作用的。
专栏作家发表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不得转载。